自从出嫁到韩城,我回家的次数是少之又少。今年国庆放假决定回去一趟,当公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,正感叹家乡变化时,忽然发现已错过了我们村口。“哈哈哈,回家的路都不认识了”老公嘲笑着我。是呀!曾经闭着眼都能回到家,而现在几乎迷路,家乡变化是真的大啊!
进了村,路也是翻修的,路的两边还做了整体绿化,形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。车子直接开到了家门口,老爸早早就在家门口等着,下了车我问爸爸:“是不是在等我啊!”老爸直接来了句,“在等我的小孙女。”“爷爷!”女儿一下车就扑到了爷爷的怀里,真是隔辈亲啊。
“龙尾坡的路快修好了,再过两个月就可以全线通车了。”吃饭时,听到爸爸和几位叔叔闲聊到。“这么快!”我脱口而出,实在是感到太惊讶。
龙尾坡的来历还是听奶奶讲的。我的家乡坐落在南塬上,从渭南市里回到家要经过极长、极高的一段坡道,站在坡底向上望去,道路蜿蜒曲折,像一条巨龙盘踞在那里,所以取名“龙尾坡”。站在坡顶,整个渭南市貌可以尽收眼底。可是到了冬天下雪的时候,坡陡路滑,塬上的人想到城里去就有点困难了,车票涨价也就沉了必然。只有一些技术精湛的老司机,戴着防滑链才敢穿梭在坡道里。我在城里上的高中,还记得有一次因为雪太大,不能通车,我和几个同学便决定走回去。站在坡底,看着路上三三两两行人,一直绵延至坡顶。天寒地冻,我们不紧不慢走着,一路上有说有笑。谁脚下打滑了,不时调侃一下,走累了就歇会,那段路花了三个小时才走完。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当初还讨论这条路到底什么时候能翻修。
在塬上父老乡亲的盼望中,市政府的公路扩修文件出台了。新修的道路坡度比原来平缓了许多,弯少了、路宽了,即使下雪天也阻挡不了塬上乡亲进城的脚步。
去年冬季,爸爸在家帮外地客商收购苹果,硬是骑着摩托车,跑遍了大半个长寿塬,还将附近村子里的妇女带动起来包装苹果,给闲赋在家的她们增加了一份收入。看到村里的路修好了,主干道路扩修工程也接近了尾声,60岁的老爸也心热考了驾照,买了车。他说:“国家的政策是‘要致富,先修路’!现在路方便了,收购农副产品的客商会越来越多,有了这‘装备’出门谈生意更便捷了,再也不用‘享受’风吹日晒了,尤其是冬天冻不着。”“他说着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坡口附近村子的人,当东方天际出现鱼肚白的时候,他们便骑着摩托车、电动车去城里打工。夜幕降临时,载着一天的收获回家。
永久自行车、摩托车、三轮车、小汽车,爸爸的“装备”升级了4次,每一次的换新都是国家发展进程一个缩影。他说:“改革开放政策优,路越走越宽,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现在的生活条件,在原来吃不饱的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。我们都要紧跟时代步伐,用勤劳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”
()
|
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