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沸腾了中华大地,“女排精神”又一次点燃了国人的激情。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,到如今将近40年过去,中国女排夺冠十次,这期间,“女排精神”逐渐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,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锐意进取、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。
翻开各类报道不难发现,团结拼搏、永不放弃是人们提及女排时最常用的词,正如郎平所言,“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,而是努力去赢。”坚持到底,决不放弃,看似简单普通的几个词语,却是无数运动健儿获得奖牌的法宝。
这两天人民日报APP分享了关于女排主攻手朱婷的一篇文章,我们这才了解到相比于其他队员,朱婷这位出生于贫寒家庭的女孩是“踏着荆棘一路走来”。她的成名之路非常坎坷,也曾经萌生过退学的想法,但在家人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坚持下,伴随着父亲那辆农用三轮车的“突突”声,她一步步从市里走到省里,最后到了国家队,在第十二届女排世界杯上当选为MVP,被国际排联官网誉为“世界第一主攻”“世界女排超级球星”……
有感于中国女排尤其是朱婷的事迹,我不禁想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一个姑娘,她是台北选手苏丽文。跆拳道女子57公斤级复活赛场上,苏丽文已经无法站立。她用一条腿支撑自己,用伤腿发动进攻。比赛中,她十多次倒下,面对裁判的询问,她都咬牙坚持。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,教练也劝她放弃,以免伤势过重造成残疾,但她选择了坚持,直至比赛结束。她虽然没有登上领奖台,但我想她的意愿不是征服而是坚持,不是夺冠而是参与。就像另一名奥运冠军武大靖说的,赛场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到终点,拼尽全力,这样就没有遗憾了,这也是运动员精神。
人们常说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每一次国歌响起、五星红旗升起的背后,是体育健儿们流下的无数滴汗水,是他们无数次战胜伤病赢得的。我们只注意到世锦赛、奥运会等战场上他们获得荣誉的结果,但其实这些成绩源于主要还是归功于他们平时默默无闻、扎扎实实的训练。成绩是和劳动成正比的,日积月累,积少成多,第一、奇迹就会创造出来。所谓的“奥运精神”、“女排精神”其实都蕴含着坚持不懈、顽强战斗、勇敢拼搏等内涵。
“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”“哪有什么洪荒之力,不过是在咬牙坚持。”一分一分“死磕”,一场一场“硬拼”,终能换来赛场上的万众瞩目。每一次看女排比赛,内心都无比澎湃,推而广之,我想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,用这种“永不言弃”的信念和精神,竭尽全力朝着目标拼搏争取,也一定无怨无悔。
()
|
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